今天是一台很有趣的電腦,微星出的All In One 系統,俗稱AIO。
重點在於,這台電腦支援M-SATA的SSD,而且內建的南僑晶片還可以開啟RAID模式。這個就很令人興奮!
RAID模式指的是把2顆以上的硬碟,做出加速或是備份的運作模式,有興趣可以看這邊。
在此就不在重複。簡單來說,就是2顆硬碟個自寫入一半的資料,但是處理資料時,2顆硬碟同時處理一份資料,藉此加速資料的處理時間。
話不多說,開始看圖吧!
首先看到的是鮮紅色的邊框,看起來很耀眼。這台是當初微星出的龍魂機種,所以下方有微星的電競LOGO。另外上方還有一個視訊鏡頭,方便遠距教學使用。
左邊的I/O座,有現在筆電很少見的SD讀卡機及2個USB座。
右邊就是一個光碟機,現在筆電上面也很少有此裝置。
這邊2個貼紙分別代表:Intel I5-4210H 的CPU 及Nvidia GT940M 2G的獨顯。
這邊有顯示型號,Gaming 24GE-2QE-030TW,代表是台灣專用版的機型。電供就很大顆了,19V 7.9A,換算起來是150W的吃電大怪獸。另外右上角是3160NGW,代表的是Intel AC3160這張網卡,支援藍芽4.0。
下方的IO座也是很豐富,除了一般的網路、電源、音效孔之外,有一個特別的地方是HDMI IN這個接頭。微星的AIO都可以支援切換成顯示器模式,也就是說接SWITCH遊戲機之後,可以用內建的螢幕SWITCH。
把後殼拆開後,裡面還有一層護甲。保護的真是嚴密呀.....想做到滴水不漏嗎?
這2個就是我們這次的重點,左邊是記憶體插座,右邊是SSD的座位。
主角們現身,全都是金士頓....分別是DDR3L 1600 4G、M-SATA 256G 2顆。
這裡只有一條記憶體,但是這台AIO可以裝2條記憶體,代表另外一條記憶體在護甲裡面.....此外還有一顆2.5吋的HDD,也同樣在護甲裡,要拆裝都得花一番功夫。
這邊就是M-SATA的位置了,是一塊轉接板同時能裝上2塊M-SATA的裝置。
安裝完後進入BIOS,可以發現成功辨識到8G的記憶體以及2顆M-SATA SSD。
接下來進入ADVANCED(進階設定)裡面找到INTEL RAPID STORAGE TECHNOLOGY (俗稱IRST),可以創建想要的RAID 模式。
這邊創立的是RAID 0 模式,所以容量是2顆SSD加總起來,達到512G。
成功進入系統後,馬上來看這台電腦的效能。CPU是Core I 第4代,大約是106年左右的產品,算是滿通用的4核心電腦。
顯示卡的部分是GT940M 2G,以現在的角度來看還算可以的效能。至少輕度遊戲還是綽綽有餘的。
接下來是把INTEL IRST的程式安裝進去,的確能辨識到2顆SSD,並且指定組成RAID 0。
現在進入SSD的時代,建議安裝SSD監控程式。通常各大廠牌都有得下載,例如這個金士頓的程式就能監看SSD壽命,雖然只能當參考值就是了。
既然是RAID 0 模式,當然要看數值囉!速度大約是940MB/秒;以低階PCIE 1700MB/秒來說,速度不算快,但是以當時出廠年份來說,將近1G已經是很驚人的數字了。
這邊的數據顯示,825~971 這樣的數據以SATA來說,算很快了。
以這台AIO來說,SATA SSD 裝成RAID 0 ,應該是贏過很多單顆SSD速度了。以單顆SSD來說,平均速度是500MB~550MB左右;低階的PCIE SSD 速度約1700MB~2100MB,高階的可以達到3500MB。但是很重要的一點,Core I 第4代PCIE SSD 也才剛起步,僅有H97的部分主機板有支援。以AIO的等級來說,建立RAID 0 的SATA SSD也是一種過渡時期產品。
如果有任何問題,歡迎和我們聯絡:
業務工程師:0920-199522 莊先生 LINE ID:herry-chang
電子信箱:wscc7475@livemail.tw
網站:www.wscc.com.tw
如有任何問題,歡迎來電洽詢!也歡迎使用LINE跟我們聯繫!
我們將以最正確的檢測結果,來替您的電腦做維修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