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最近出了一台Nitro 5的筆電,在一片輕薄筆電的市場中,這種可以被重度改裝的傳統型筆電,也真的是越來越難找了。

 

雖然筆電最基本的需求是要能夠被方便攜帶,但是能夠應付剪片、輕度遊戲的筆電也是有其市場,AN515-55這類型的筆電就是為此而生。你問為什麼不買 Predator ? 因為比Nitro貴,所以客戶選擇 AN515-55。

 

IMG_0775.jpg

Nitro 5這系列也出了5~6年了,記得小編第一次看到NITRO的規格似乎是Core I 第4代的樣子。從以前到現在外型都沒有改太多。

 

IMG_0776.jpg

RGB可變色鍵盤,可以自行修改想要的顏色。色彩繽紛,超適合半夜打遊戲時使用。

 

IMG_0777.jpg

這個特殊造型的"N",是NITRO的特殊控制程式,可以改鍵盤RGB的顏色,也可以用來調整雙風扇的轉速,算是特殊應用程式。但是放在這邊很容易跟NUMBER LOCK搞混,希望能改到更好的位置。

IMG_0778.jpg

CPU是Core I7-1075H標準版電壓及GTX1650 4G DDR 5的記憶體顆粒。

 

IMG_0779.jpg

圖示從左到右分別為:2個M.2 SSD (包含PCIE及SATA)及1個2.5硬碟位置、窄邊框設計、高通KILLER網卡及INTEL AX201整合藍芽及AX網段的速度、NitroSense控制程式、HDMI PORT、及DTS X音效卡。

 

IMG_0780.jpg

左側IO是風扇出風口、RJ45網路孔、2個USB3.0及3.5音效孔整合喇叭及麥克風。

 

IMG_0781.jpg

右側就簡單多了,風扇出風口、TYPE-C接口、HDMI PORT。有沒有發現,沒有讀卡機!!

 

IMG_0782.jpg

A殼部分,原本ACER的LOGO有亮面,現在改成低調的素面黑。

 

IMG_0783.jpg

充電燈跟電源指示燈。在這邊有個好處,就是可以把螢幕闔上後放著充電,不用一直把螢幕呈現90度,減少灰塵黏在鍵盤上的機會。

 

IMG_0784.jpg

本機的特色,窄邊框。但是在輕薄機種,使用更小的超窄邊框,寬度少25%左右。

 

IMG_0785.jpg

這張貼紙就頗有意思了。使用的是144赫茲、3毫秒的螢幕反應時間。基本上就是一台電競螢幕的規格。相對的,這台螢幕破裂後的更換價格也比一般機種來的高。

 

IMG_0785-1.jpg

接下來翻到背面,跟其他的筆電拆法一樣,把背後螺絲都卸下來,就能看到全貌了。

 

IMG_0785-2.jpg

這邊有型號,特別注意的是,電壓不是之前的19伏特,而是19.5伏特;雖然說少0.5伏特也是能開機,但是長期使用的話還是建議使用19.5伏特的變壓器。另外就是安培數也頗高,6.92A,換算總瓦數接近135瓦,變壓器也相當大一顆。

 

IMG_0785-3.jpg

這邊有完整型號,AN515-55-74BY,出產日期是2020年8月。

 

IMG_0785-4.jpg

拆開後,就能看到完整全貌。基本上能改裝什麼東西,這邊就能略知一二了。

 

IMG_0785-5.jpg

首先是來注意記憶體這邊,2條都是可拆卸式記憶體,以現今的規格能夠上到32+32一共64G的記憶體。這樣看起來也是挺嚇人的。

 

IMG_0785-6.jpg

印入眼前的是主機板晶片、INTEL AX201 無線網路及藍芽整合式網卡、以及低階的WD SN530 SSD。主機板晶片直接裸露在外面,連散熱片都沒有,這樣只是讓筆電提早掛點而已。人客呀!筆電都這樣搞,原廠本來就不打算讓他活太久的意思....

 

IMG_0785-7.jpg

這邊是電池放置的位置,可以看見規格是15.4伏特,容量是58.75Wh。以這樣的高效能電腦來說,這樣的電池只能維持1~2小時左右。除非把效能開低,才有可能把時間拉長。通常來說,電競型的電腦都逃不過背一個大尿袋的宿命。上次那台喜傑獅HX970,頂多只能維持遊戲時間30分鐘而已。

 

IMG_0785-8.jpg

在右側這邊,有一個小塊的USB板,中間用排線做連結。不過同時此處也是第二個M.2 SSD 放置的位置,同時支援SATA及PCIE速度。部過這種高效能型筆電,應該不太會有人會裝SATA速度的M.2 SSD。

 

IMG_0785-9.jpg

右上方的風扇,主要幫助CPU散熱。同時也能發現,CPU是PGA的封裝方式;換句話說,想升級CPU只能走換板一途了。現在的風扇出風孔設置2側,分別為上方及右側,相較舊式筆電只有單一出風口,雙出風口更能幫助廢熱排出。

 

IMG_0785-10.jpg

此處是左邊風扇位置,幫助顯示卡散熱。以經驗來說,這樣雙風扇及4出風口(左右兩邊一共4處出風口),能夠同時排除CPU及顯示卡的熱量,比起單風扇同時連接CPU及顯示卡,會有更好的溫度表現。

 

IMG_0785-11.jpg

要追求高速,當然要換高速的SSD,WD SN750 擁有讀取:3430M 寫入:3000M的高速,幾乎是PCIE 3.0的極限。對比原廠配置的WD SN 530 讀取:2400M 寫入:1700M ,在系統運作上會有更高速的表現。

 

IMG_0785-12.jpg

舊的8G也要更換成容量較大的16G,後面擴充時也比較方便。

 

IMG_0785-13.jpg

嫌容量不夠,除了再加 M.2 SSD之外,2.5的HDD也是頗為經濟的方式。ACER還很貼心地保留2.5的位置,舊筆電的傳統硬碟還能拔起來裝上去,榨乾最後的使用殘值。但是此處是放上7mm的2.5黑標傳統HDD。

 

IMG_0785-14.jpg

筆電本體看完之後,不得不來提一下這個頗有分量的尿袋。135瓦的變壓器,體積會比其他標準65瓦、90瓦的變壓器大之外,重量也重了不少。

IMG_0785-15.jpg

筆電廠商追求輕薄,相對的IO裝置也要跟著節省空間。之前最佔位置的光碟機已經淹沒在歷史的洪流中,再來就是RJ45網路孔及電源頭。但是RJ45的接頭是公制,以現在的趨勢來看也沒有改變的可能;剩下一個就是改電源頭了。ACER最近幾年都是使用這種紫色的電源頭,比之前的電源頭似乎少了那麼一些些的厚度。

 

IMG_0786.jpg

開機之後,炫光的RGB鍵盤背光就亮起來了。可以改變顏色及亮光形式,稍後可以在NITRO Senser裡修改。

 

IMG_0787.jpg

驗明正身,I7-10750H 2.6GHz ,記憶體能辨識到16G。

 

IMG_0788.jpg

每次點開裝置管理員,看到那麼多處理器,就有種莫名的感動。太壯觀了!顯示卡則是內顯及獨顯一起混和運作,由系統自行判斷該由內顯或是獨顯執行。

 

IMG_0789.jpg

工作管理員裡面也有12顆核心的圖示(6顆實體核心虛擬成12顆),L3的快取也來到驚人的12M。

 

IMG_0790.jpg

這個是NITRO系列特有的程式,可以手動控制風扇轉速,同時下方也會記錄溫度跟負載,可以依照使用者需求自行調整。如果真的很懶的話,可以用系統預設就好。也可以開到最高轉速,但是會有戰鬥機在旁邊環繞的臨場感。

 

IMG_0791.jpg

NITRO的一大特色,可控制的鍵盤背光。可以自行修改燈光顏色跟呈現效果,雖然比不上電競鍵盤那麼多效果可以修改,但是比只有白光鍵盤來的有誠意。

 

IMG_0792.jpg

試了一下風扇的最高轉速,高達5000轉~6000轉,想像那高頻音就覺得可怕。

 

IMG_0793.jpg

如果有背光30秒後會自動關閉的情況,這邊可以選擇不關閉。

 

IMG_0794.jpg

小編愛用WD的原因就是這個程式,首頁即把所有重要資訊呈現出來,包含溫度、預估壽命、使用空間、速度等重要資料一目了然,工程師能很迅速地把重要資訊一次掌握。

 

 

其實開箱這台筆電,小編心情是雀躍的,能夠發現廠商是如何在筆電這種有限的空間進行最大的空間優化;一年一年的進步,過了幾年後,就會有巨大的成長,不是嗎?

如果有任何問題,歡迎和我們聯絡:

業務工程師:0920-199522 莊先生 LINE ID:herry-chang

電子信箱:wscc7475@livemail.tw

網站:www.wscc.com.tw

如有任何問題,歡迎來電洽詢!也歡迎使用LINE跟我們聯繫!

我們將以最正確的檢測結果,來替您的電腦做維修!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wscc7475 的頭像
    wscc7475

    旺盛電腦維修記錄

    wscc747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